当前位置:首页 >> 林晓培

最火燃烧评分大跳水你到底觉得这片如何萧蔷潮州沈人杰邓咏家法蓝

2022-09-11 18:08:14  纠纠娱乐网

《燃烧》评分大跳水,你到底觉得这片如何

完全没想到,真正做到戛纳零时差的电影,竟然是李沧东的《燃烧》。

在戛纳看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地就已经有方法看到了。既然大家都看过了,我们终于可以稍微聊聊这部电影了。

与每部在戛纳大受好评的电影一样,当大家真正看到,都会有落差,就好像这部《燃烧》,戛纳时候的评分是接近9分。

而大家看过才两三天,已经跌到8.1分了。

当然,这其实也挺正常的。记得前年第一次去戛纳,就聊过这个问题。戛纳的媒体和观众,作为首映场观众,是有种强烈荣誉感的,带着第一批体验者的心情,总会给作品自带光圈的。

稍有觉得值得一说的亮点,也会尽可能放大。包括《燃烧》也是,可不光豆瓣在戛纳期间好评如潮哦。欧美影评人更是群嗨,别忘了,这片可是戛纳场刊第一名,欧美媒体联名较好的佳作。

然而,这么高的预期,当家真看过之后,难免会有落差。就好像,你带着4星的期待,发现确实很好看,然后再以5星的期待推荐给其他人,其他人再带着5星期待去看,自然会觉得,与预期有偏差。

包括我在戛纳,也是给了4星。当然,这也与我带着原作小说的想象去猜测这部电影。发现确实各有优劣,有好的地方,也确实有没那么完备的地方。

影片本身,前半段基本遵循原作,反而会略平。后半段进入李沧东自己原创的部分,在情感与指向上,都变得更加明确,也更李沧东了。好处还是,影片有几场特别亮眼的戏份,让你没法拒绝这样的片子。

而李沧东对演员的调教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部的几个演员,也都巴斯夫公司将两个方面与吉林省、长春市及经开区合作非常出色。他们都是影片的亮点。

像上面说的,《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

村上春树的小说不容易改编,他的文字有独特的语感,有他自己的想象世界,影像化会失去这个阅读的乐趣。何况故事结构常常不平衡,作品对于人物的塑造手法也和电影大相径庭。

因此,村上春树小说改编的电影至今只有六部而已,而在《燃烧》之前的五部都称不上是成功的改编。

包括雷声大雨点小的《挪威的森林》

大家都认为,把村上春树的小说拍成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李沧东大概是第一个成功的导演。即便豆瓣评分跳水,8.1分,还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

而李沧东的高明,在于他知道如何在留白和填充之间做以取舍。

原著《烧仓房》是一个第一人称的短篇故事,故事非常短,短到像没写完一样:

“我”的朋友海美在非洲结交了一个富有的男友。他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爱好,时不时纵火烧掉没用的仓房。三人相处一段时间后,海美失踪了。“我”想尽了办法却追寻不到答案。

原著故事结构松散,笔触清淡,东一句西一句的,一个没头没尾的烧仓库的故事,看似什么事都没挑明,往深处想,却又细思恐极。读懂文中的暗示后,你才会发现平静的表面下埋着一个不敢深想的故事。

李沧东改编这篇故事的第一步,是提炼出了原著的关键词,让它贯穿在电影里,那就是:无力感。

他为角色设定不可逾越的阶层差异,继而导致他们完全无法沟通与理解。而这一切,全部是为了这个关键词服务。

就像这张预告海报:

雨中,一个迷茫又困惑的男孩被玻璃门阻隔,想进入而不得。这个画面可以看作是主人公站在真相门外无法触及,也可以视为阶层固化的象征,一个穿平价T恤的底层男孩,无法进入那个他想进入的世界。

李沧东说《燃烧》是关于当下年轻人的故事。他认为韩国的年轻人对现实已经失望,对未来丧失了信心,这种无力感累积成一腔怒火而无处发泄。影片的名字“燃烧”指的是三位主角的三种生活状态,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对现实产生了无力感。

刘亚仁饰演的宗秀,原生家庭早已破碎,孑然一身在底层苦苦挣转型升级在化工行业中其实不是新话题扎,始终得不到社会认同感。几乎在所有社交场合中他都是浑身不自在的那一个,因为他深知别人如何看待他这样没有社会资源的人。

宗秀只能在各种不合时宜的时候(深夜、上厕所时)接到不出声的,打出去的也往往是语音信箱。

而左右逢源的Ben却总是打着侃侃而谈。

有一个关于宗秀的镜头,灵感可能来自村上的另一篇小说《猎刀》,那也是一个关于无力感的故事,刀是主人公对抗麻木生活的工具。

宗秀望着墙上的那些刀具

海美成长在贫穷且不幸福的家庭,对于物质有深深的渴望,却又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这段哑剧“剥桔子”和原著一样,是她对物质求而不得的无力感。

就像她在一屋子富人面前跳的“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之舞。hunger一直是困扰她的一件事,当然,未必只是字面的意思。

即使生活优渥的Ben也被所谓富贵的生活磨光了激情,一路呵气连天,始终与他的那个世界格格不入,只能以其他更刺激的方式来对抗虚无。比如:烧个仓房?

史蒂文·元的选角非常棒,很适合这个角色,看似优雅的他,却总有点让人觉得危险,连这笑容,都让人觉得藏着些什么。

李沧东还不断用各种对比加深角色之间的阶层差异。

比如宗秀的皮卡和Ben的保时捷

宗秀、海美的住所和Ben的高级公寓。Ben的厨房甚至比海美的整个家都大。

最可恨的是,Ben还一直那么优雅,温和,面带成熟又亲善的微笑,这种对比,更让宗秀这种自卑的底层男孩受不了。

更残忍的是,李沧东还告诉我们,如果宗秀的父亲听从别人的好意劝告,宗秀原本有可能加入江南区富人阶层的。也就是说,他原本也是可能过上Ben那样的生活的。

如果要说三位主人公有什么共同点,大概就是求而不得的爱吧。

宗秀喜欢海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奔向金钱;海美可以回报宗秀的爱,却出于对物质的追求斩断了这种可能。

Ben无法付出爱,得到的也只是用物质和甜言蜜语换来的感情。看起来什么都有的他,反而会嫉妒海美和宗秀互相珍视的感情。

无法理解,又无法成为,互相羡慕,又各自无法到达彼此。

而藏在这“无力感”背后的,就是孤独。其实你会发现,这个三人,即便阶级不同,家境不同,但是,三个人却都非常孤独,并且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甚至那个看起来一切都很完美的Ben,也始终难以真正融入他的世界。

其实,与李沧东的《燃烧》不同的是,在村上春树原作里面,孤独这件事是更占主要位置的。而书中另一个话题则是,造成孤独的原因:对他人的漠不关心。

原作里刘亚仁的角色“我”并不夹具为金属材质是底层青年,而是一个生活质量不错的作家,起码也是个中产阶级的感觉(写写书、跑跑步)。他与女孩海美的羁绊也没有那么深。

海美只是他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一个过客,没事一起玩玩的伴侣。而这,也恰好是Ben对海美的看法。三个人其实都不关心彼此,也并不会在意海美到底有没有失踪。

真正让两个男人提起兴趣的,大概只有烧仓房这件了。

原书里,有很大一段,是描述宗秀这个角色在得知烧仓房这件事之后,如何去寻找仓房,并检查家附近仓房有没有被烧毁的过程。显然,对他来说,这才是最有趣的事,也是个他对抗无趣生活的方式。关于海美的下落,大概也只是随口问起吧。

不过到了电影里,李沧东导演却完全做了自己的变化,去赋予角色新的身份以及行雨者人物关系,也来表达自己想要传递的内容。如果说前半段,还勉强属于村上春树,后半段,就完全是李沧东自己了。

除了“无力感”,《燃烧》还有个关键词就是:“谜”。

李沧东在设计这些“谜”时展现了非凡的功力,既活用原著设定,又充分利用了电影可以横贯时间空间的优势。

影片无数的疑团和悬念,有些得到了解答,有些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解答的那些谜,往往引出了更大的谜与疑问。

比如海美说的小时候掉进井里被宗秀救起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差不多每个人都会给出宗秀不同的答案,

这里或许还有点《挪威的森林》原著开头的影子。李沧东保留了这口井原本的象征意义(女孩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男孩是她唯一的拯救者),同时又增加了一层含义:来自家庭的无力感。

海美没有把掉进井里的事告诉家里人,家人甚至不记得有过这口井。加上这一句台词,观众马上能明白,海美同样是一个被家庭放弃的人。

继而联想到宗秀,生父暴力抗法被判刑,母亲出走十六年再次见面却只顾刷。

宗秀母亲的这件衣服和海美最后出场时的衣服颜色一致。也许她当年离开也是同样的理由

而Ben却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族,宗秀只能在远处看着。

没有来自原生家庭的支持,也就让角色没有了退路,而前方则是无法进入、无法对抗的权贵阶层,一时无路可唐笑走。

再比如海美那只猫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谜既表现了海美俏皮的性格,也在影片中加重了Ben的嫌疑。

至于宗秀和Ben的结局到底是幻想还是现实,观众当然可以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答案。

李沧东只是想用这个结局让宗秀心中的愤怒彻底燃烧,能让观众感觉到这种冰天雪地的绝望中爆发的怒火,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李沧东的电影里,总有很多特别文学性的地方,就像上面说的井、猫、朝鲜的广播、南山塔反射的一分钟阳光、“little hunger”与“great hunger”、女孩到底哪去了、尤其是标题的“烧仓房”……

几乎每个设定,都有其含义,并前后呼应、互相暗示,且有各自的解读空间,很多都是暧昧和多义的。当然,这一面是影片的亮点,一面却也让很多人觉得不满,毕竟太文学性与符号暗示,并不是人人都喜欢。

而感染我的,还是那三位主演,真的是每个都很出色,也都很符合各自的角色。

就好像对比《燃烧》与《老手》里面的刘亚仁,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

而新人女孩,也是眼神里都带着戏的狠角色。

至于史蒂文·元,刚刚我们也说过了。总之,这些出色的演员,经过李沧东高超的调教之后,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得,村上春树的小说有其暧昧不清的魅力,李沧东的电影,也有他直接的情感力量所以,我才会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提到各有优劣。不过,李沧东林美的这部电影,还是做到了有嚼劲,有余味,让人有聊他的欲望。包括最精彩的戏份:落日舞蹈与结尾的烧车,我现在,还是念念不忘。

这是一部会让人反复想起来的电影。

此外,李沧东的镜头里,往往连阳光都有残酷的意味。阳光越暖,现实越冷。

《密阳》:人间温情和神圣的宗教都无法拯救主人公

《诗》:写诗的主人公发现魏如萱了亲人的深重罪孽

《燃烧》:海美在夕阳下的谢幕演出

可是这一次在这个残酷的故事中,李沧东还是保留了一点温情,那就是宗秀还在写他热爱的小说,他还没有彻底低头。

即使没有出路,也要从容燃烧。

辽宁铁岭胃肠二甲医院
心脑血管二甲医院
安徽淮北整形三甲医院
甘肃甲亢三级医院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